大概记录一下社区的生活。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到任何凝聚起共识的方式都失效了。所有人都在骂所有人。所有人都觉得别人做错了。
社区作为一个生活发生的地点。大概可以管窥这种基层运作。
在决定留京过年不回家之后,我基本每天都下一次楼。出于这么几种动机。1)买菜。2)去药店看口罩。3)散步,让自己不至于疯掉。
我所居住的社区相对而言算是独立的社区,像是一个陆地小岛。跟外界社区的隔绝度较高,这样的好处就是人员的流动不像天通苑、回龙观那样是密集的网状。但是也有比较常见的坏处,这个小区的购房者大都是 2015 年左右入坑的,和北京的绝大多数地处郊区的商品房一样,在 2015 年买房的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特征就是,大概在腊月二十八就消失掉了,在大年初四初五左右回回京。那么因为穿梭的原因,或多或少会有人来自武汉 or 湖北(小区群里说有人自行去社区报备了),这几天小区的人明显增多了。
那就说说购物吧。毕竟要买菜。
小区有中型超市一家,小型超市两三家。我一般买菜是去中型超市,购置的纯净水则由小型超市供货。
年二十八的时候,小型超市的供水就断了。我开始每天去超市买一大桶桶装水回来。
从年二十九开始,中型超市的营业时间改为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于是我改变了散步大概 4 点出门的习惯,改为 3 点出门。先去超市。
在大年初三及之前,蔬菜和水果的供应是没问题了。每天都能买到新鲜的白菜苔。还能买到美味的油桃、草莓等。超市的肉类供应点也在上班。但我没买肉。鲜奶也停止供应了。
到初四,最后一天非正常上班时间,但是因为不少人返京,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抢购。从这一天开始,绿叶菜只能买到油麦菜了。水果种类也变少了。肉也被抢完了。我很幸运的抢到了三元的两盒鲜奶。
从大年初五开始,超市照常开门,但已经买不到白菜苔了。肉类的供应点也不上班了。甚至我在小区的其他超市,都买不到芙蓉王(香烟)了。不知道主城区的供货是否有问题,我明显感到这个位于郊区的隔离社区的供货有点短缺了。很多人劝我要囤货,我没有付诸行动。不知未来会否后悔。
商场的工作人员大年初四之前基本不戴口罩,之后戴了口罩,但鼻子露在外面。
然后是去药店。
我在 1 月 20 号发现事情已经失去控制,到处在我能路过的药店买口罩,已经买不到了。21 号有豆瓣网友给我买了 10 个。
回到小区,我每天都去药店看能否有口罩。大概在大年初二左右,因为我没有戴口罩去买,药店老板以觉得我可怜为由,卖给我 2 个,每个 20 元人民币。我感激涕零。回家一看,不是包装好的,是散装的,不认识的品牌。其他消毒产品,例如酒精类,一律断货。
再去无货。老板加了我微信。大年初六药店门口挂了通知说有少量货品进货。我冲进去买了不少酒精等消毒品。老板又觉得我可怜(一定要以上帝的姿态来施予同情,非常不情愿的拿出 8 个,说不能再多了),卖给我,价格涨到了 30 元一个。
爸妈说老家买不到口罩。我担心他们的防护意识淡薄,就把我手中的口罩都寄给他们了。顺丰提价,但是至今未送到。物流也似乎有点崩盘。
然而除了网友给我的 10 个是 3M 的,其他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在一种有比没有强的心态下,我也能买几个买几个了。
京东下单的 50 只以及淘宝下单的给父母的 100 只 3M,至今没有发货迹象。
最后是散步。
好笑的是支付宝里的绿色能量再也抢不到了。可见我的支付宝好友,不仅减少了出行,也基本上不去买东西了。
大年初四之前散步的河边几乎没有人。到初五初六,人明显增多。
最好笑的是,昨天下午看到有肌肉男,穿着很少的衣服,像夏天般,在小区的空地在锻炼。
他们在人少的路上行走时,都戴着 3M 的口罩,我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什么神仙,从哪里能买到这么多 3M,我又为何如此之差,没有买到口罩。戴口罩的人似乎有一种权力资本,那就是在这乱世间,我有资源,而你没有。
然而在没什么人的路上散步,有必要戴口罩吗?我认为没有。我希望他们省着点用,能把多余的口罩贡献给武汉及其他疫区的人们。哪怕收费也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