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站台。

前几天听反派影评,说到贾樟柯的电影,三个主播都说最喜欢的分别是《小武》、《站台》和《三峡好人》。

两个女主播说喜欢的顺序也如上排序,波米说,他更年轻的时候会更喜欢《小武》,年纪稍长更偏爱《站台》。

然后他们就无止境的吐槽贾樟柯后续的作品。仿佛一个人的一生的才华,都在最初的时候用完了。那是他的故乡三部曲。

一个人要一直进步,真的很难啊。李安毕竟是极少的。侯孝贤也是极少的。

贾樟柯的《小武》算是横空出世。也是没有拿到电影资格就送去国外参奖,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少人看《小武》的时候眼泪,像是多年后我们看《立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王彩玲。

然后我想到的是我自己。我人生里创作欲望最强的时光,其实是 20 到 30 岁,更加确切的时间是我读博士的阶段。那时候其实写了不少还可以的东西吧。但是没有搞清楚学术的玩法,没有转化成论文。但是我可以能记起那样的时光:我觉得我可以,我有热情,我也有体力去做。

现在要重新培养这样的创作热情是很难的。但也没办法啦。要想玩这个 game 就要逼自己往前。真是遗憾那时候太单纯。

今天跟 W 博士聊。大约我们都是在回望某个具体的选择是觉得自己选错了,然而人生的选择都是每分每秒当下选择的累积。例如,当我选择做一个文艺青年,而不是去深入社会去了解人生规则的时候,我就会成为一个内心丰盈,但非常不成熟甚至有点二缺的人。那么也会造成我那段时间创作欲很好,但也就没有转化成成果。

选了做世故的人,我不会成为内心充盈的人,我会很成熟,我一样写不出很好的东西。

当然这种事情就是,可能永远不会了。

那也没办法啊。人生如逆旅。走着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