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柜(3)

跟她认识应该并不能算偶然。11年底我给本科生代课,她一直蹭,然后在最后一节课结束的时候给我看她做出来的统计模型,我很惊讶。这才知道她已经保研,从外校保过来所以要笨鸟先飞一下。我甚至有点觉得被挑战权威的意味,忙说:“你这样是对自己揠苗助长啊!”时间一长,也就忘了。

后来她居然出现在实验室,然后就常驻下来。经常所有人都走光了,她还在加班,于是两个人也不怎么说话,默默为彼此作陪。某天我看她正在做一个模型非常费力,屏幕上的代码凌乱而散漫,我想她一定遇到了问题。我走去她的座位上,看了看果然是因为心急,然后很快搞定了。然后我们还有了一些简短的谈话,大概是一些心得体会,她感激的看着我,有些羞涩。

人与人的熟悉起来似乎也就是在某个冲破临界点的瞬间,然而这个临界点却不可预测。之后我们慢慢熟悉起来,她在我的带领之下慢慢放缓了做事情的pace,反而是上了正道。之后我又带她出去做访谈,彼此的默契也越高。我们最开始见面的小不愉快是乐观的序曲,我打心底里喜欢勤奋刻苦的人。有了更多的机会相处,其他方面也开始被提及,她开始在我的阴影笼罩之下全面生长,从专业到读书到电影,我们的爱好都很像,也很少有如她这样的年纪的人能有如此高的领悟力。

然后就渐渐的知道她更多的细节,比如她虽然是一个北京人,但是因为从小父母就分开了,她一直在破碎的环境中生长,而虽然本科学校离家非常近,她也宁愿住在学校,极少回家。

有一天她跑来问我,能不能抽一个周末跟她一起去河北的郊区拓片。拓片就是找还没有被保护起来的古碑,将其拓到白纸上,供研究供鉴赏,让无法身临其地的人也能欣赏,同时因为每张拓片的力道、纸张以及用墨都不同,每张拓片本身也有其保存意义,因此若是较珍贵的碑,其拓片的价格也不菲。对于可以拓展我之前视野的事情,我一般是会欣然前往的。于是有了非常难得的保定之行,每天先要爬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到达存碑处,在山中的小寺庙吃斋饭,辛勤劳作,人的心情却极好,远离尘嚣。

这次拓片之行的带队人是她的父亲,我才因此有机会前往。晚上跟她父亲在同一件酒店,父亲提到多年来对女儿的歉意。从父亲这里我才有了机会看到另一面的她,她也有小公主的一面,懂事也多情的一面,而这些,在那个争抢GPA、出国名额以及白富美的学校中,是看不到的。

回到北京,我们的关系似乎多了一层默契。于我而言,那是对于她的了解更加深入和更加立体;与她而言,那是什么,我却并不清楚,但是我很清晰的感觉到有一些变化。比如她会经常叫我一起去看电影,当然清高骄傲的她绝对不会死缠烂打的。我偶尔会跟她一起去,她都会盛装出席,那是平时见不到的她。这才发现她其实是一个身材姣好,面容清丽的女生,实验室确实是一个埋没美女的地方。

到她本科毕业,我请她吃饭。她受宠若惊的样子。其间我问服务员饭店的围裙是否出售,答案曰否。饭毕走出饭店,她竟然从包里掏出来围裙,两人大乐。之后因为她上课挺忙,就很少来实验室了,我们还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联系,偶尔吃饭。

生活的场景如此的细碎平常,然而与一些人的相处会安心会幸福,我想这也是缘分。

每个阶段我都有一个关系最好的师妹。于是同学戏称我是『段誉』,而我那个阶段最好的师妹就是『木婉清』,她爱他却爱不得,因为她是妹妹;他爱她爱不得却因为不能说出口的原因。

她某一天约我,看完电影吃完小吃了才告诉我是她生日。然后我们就从华星一直走,一路聊。到我生日的时候,她早早的为我安排要请我吃日料,送我藏书章。懂我者如她。小小的年纪,纤细敏感的心,做事却低调温柔。

这一天我们相约做了好多事情,到最后她送我一个钱包,价值不菲。然后我们一起去小酒吧喝酒,抽烟,闲适得可以。她还特意给我带了一包国外的烟,我们吞云吐雾,把酒欢歌,于是气氛到了才可以人生几何。

她:你知道XX太喜欢你了,我们私下交流过这件事情。

我:原来这件事情是真的。

她:她也挺不容易。她现在是真的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才想回头试试前男友。

趁着酒劲儿,我给她讲了XX毕业之前发生的事情,告诉她事情的原委,她这才恍然大悟。

她:你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单身?

我:貌似感情就是我身上最不可以被提到的部分。一提到,我的所有的成绩都瞬间黯淡。

……沉默……

我:其实我一直觉得我还算比较慎重的处理和你的关系,因为有XX的前车之鉴。

她猛喝一口酒,转过头去:那你觉得你处理得好吗?

我:我觉得处理的不错啊。比如……

然后我开始感受到焦灼的目光,那是一种很复杂的目光,里面包含着期待、埋怨、委屈……于是我心中的担心开始翻滚。她穿衣服冲出酒馆,挽救她那本来也就没剩多少的自尊。

我一直觉得我会跟她说,也许在她今年秋天出国之后,在QQ上跟她说。现在这样的情势,让我有点措手不及,防不慎防。凌晨的冬天清冷肃穆,黄色的路灯照着零星的雪花又化成了温柔。深呼一口气,冰凉到脚底,我突然间有了勇气。

我:难道你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性取向吗?

她:蛤?什么?

我:性取向。

她显然是被吓到了,一直在确认,然后如同惊醒了般:“原来是这样。”

她内心的疑团终于被解开了,那些关于忽远忽近忽冷忽热的她无法理解的种种。不过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感觉,真好。

她说她这样的女生一直以来从不缺男生追,但是成长经历所造成的空洞却无人能补,直到遇到我才算是遇到了对手,我是让她想嫁的男生。她父亲对我也很满意,自从拓片行之后,她父亲给她快递好吃的,都是双份,默认一份是给我的。

她:如果给你几年的时间,你觉得你能喜欢女生吗?

我:我觉得,很难。于是我把小太阳的故事讲给她听,把小Q的故事讲给她听,甚至告诉她我前几天才见过小Q。

她:那你有一天如果喜欢女生了,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

她说,我跟她出柜的那个晚上,让她心中的那个崇拜的师兄突然间变成了普通人,再也不会觉得遥远了,她甚至说我们以后可以一起看帅哥。

到了而立将至的年纪,很多谎言再也圆不下去了。挑选一些信得过的好朋友小范围的出柜,算是对他们的交代,也算是对自己辛苦『表演』的宽恕。但是遗憾的就是,在我跟他们出柜的时候,却并不能告诉他们我感情之所踪,在他们的理解中,那还是一种漂浮不定的文艺青年的状态,而非审慎的人生选择,就总觉得这条路还可以回头。

而关于出柜,本来是牙关咬紧绝不可能做的事情,而在第一次看到自己亲密的好友接受自己真正的样子时的关切和不忍时,才觉得原来出柜非但不可怕,对我来说,其实是超乎『常识』经验的愉悦体验。

 

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柴静的文艺女青年变形记

有一次在口语课上,外教让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我觉得向一个外国人介绍『煤海』或者山西因为重工业而污染严重或者假酒案、黑煤窑等实在不长脸,而且从我也不觉得这些能够向他诉说山西。当然我捉襟见肘的英语也没法胜任去介绍晋祠中的唐叔虞祠、唐宋建筑,云冈石窟的造像风格,五台山的佛教渊源,甚至是平遥古城的落寞与晋商的富可敌国。于是我决定投机取巧选取三个人来介绍山西。没有什么一个地方的人更加能代表那个地方了。

我选择的人是,柴静,贾樟柯,以及李彦宏。

李彦宏是所谓的『新晋商』,我不做评述。我所喜欢的是柴静和贾樟柯这样的山西人。贾樟柯作为享誉世界的导演,在电影学院读书的时候是旁听生的身份,凭着《小武》、《站台》以及《任逍遥》的『故乡三部曲』为世界影坛所熟知,用着国外投资人的钱,拍着中国人的故事。2008年,《小武》10年,贾樟柯带着已经大腹便便的王宏伟在北大百年讲堂重新看《小武》,全裸演出的王宏伟的重要部位被遮上了,我再次看还是会泪如雨下。2006年,他凭着《三峡好人》拿下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终于算是修成了正果。

柴静跟贾樟柯一样,并没有多么高的学历。据说在《看见》出版,她才公布了自己的年龄。她生于1976年的山西临汾,据说在北京一直没有买房,仍旧租房子住。与那些脸蛋背景都殷实的美女主持相比,她的成功更加让每个人内心升起希望,尽管念姐吐槽她的感性过多写字冗长,但她的成功一定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而这本书的出版,有邱启明、崔永元等人站台,我们可以看到她的难得一见的好人缘。她没有因为自己出名而被同行嫉妒,反而被接纳被欣赏被接纳,柴姑娘这些年的成长确实是值得我们这些没有背景却怀揣梦想的人好好学习的。

这本书是柴静10年在央视的『工作笔记』,但是这更加像是她自己从文艺女青年到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社会型记者的成长历史。《看见》从她到达央视开始写起,从新闻理想仍旧凌乱的出境记者的菜鸟形象开始书写,10年间她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话题涵盖华南虎、药家鑫事件、虐猫事件,以及最拨动当代中国脉动的土地问题、教育问题、艾滋病问题等,从个人的内心质问到新闻专业主义的反复质询。她在10年反复思考《双城的创伤》中她为苗苗表弟擦眼泪的事情。她在书中如此写道:

“十年将至,到底这么做事对还是不对,我在心里已经过了好几个来回,还是没有最终的答案。”(P54)

她一直在反复强调自己的弱点,与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之间的反复推翻与重建。有意思的是,柴静也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我想那些当年对柴静就这个镜头进行反复质问的人如今再看到柴静的反思,也应该会有一轮一轮的反思吧。

跟好友谈到柴静的成功的时候,我们都很难跨过去非典。非典她刚进了新闻调查栏目,她马上进入疫区进行报道。她在书中谈到她决定去报道非典之前跟妹妹的对话。

“我问她(柴静妹妹):‘你觉得我应该去病房吗?’她说:‘你可以选择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择不去的权利。’”

而今我们再看柴静的成功,可能会羡慕她的运气,在湖南时期她就有机会当电台DJ,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就可以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而被陈虻看中到达央视之后,她马上就有机会做出镜记者,并且运气是如此之好,大事件都被她碰上了。可是我们就只谈到2003年的非典的话,我真的很想问,当时央视有那么多在编的主持人、记者,有相当一些人已经凭借国家媒体的平台称为家喻户晓的人,你们,当时都死哪里去了?为什么会轮到让一个初出茅庐的丫头来冲击非典第一线?(P28)

《双城的创伤》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

在这个章节中,柴静的自我提问以及反思汹涌而来,我想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这些反思代表了成名后她新的成长起点。比如作为一个记者,为被访者拭泪是应当的吗?当然这篇文章还向我们展示了非常真实却又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的『常识』。我们所从媒体看到的『呈现』,很可能只是一部分真相而已。

在《双城的创伤》中,柴静道出了幕后的玄机:

“它们没有被呈现,这是一个新闻媒体‘政治正确’。我们叙述了一个事情的基本框架,但只是一个简陋的框架,以保护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个‘真相’。”而事实的真相,比『呈现』要复杂很多。(P55)

与这期类比,柴静谈到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

“但是写着写着,他并没有美化她,只是不断的神话她,人性自身却有它的力量,它从故事的纸条上抽枝发芽长出来,多一个纸条,就多开一层花,越来越繁茂广大。安娜的死亡最终超越了小市民式的道德判断,在人的心里引起悲剧的共鸣。”(P55)

通常,以眼睛所见经常所以为的真相,在背后常常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剥洋葱式的追寻事实真相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基友的生命经验往往指引和支撑我们发现事实的本身状态。这才有『姜还是老的辣』的感慨。人生总是在新的人生经验与既有人生之间来回反复交换符号意义的过程中,才有不断增长智慧的可能。这也不断提醒谦卑的人类可以不断的进步的可能,人应当对未知抱有敬畏与宽容之心。大到对国家对社会,小到对爱人对自己,都是如此。

柴静说得好:“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P55)

顺便提一句,如果有人对几个小孩连环自杀的动机无法理解的话,可以参阅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老师的著作《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

第五章《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中提到艾滋病,提到同性恋,这篇所呈现出的不同立场与个人观察,是我所见异性恋所难有的坦诚与深度,也是《看见》之中我比较喜欢的一篇。

在这篇中,有同性恋,有同性恋的艾滋患者,有同妻,当然也有同性恋的直男直女朋友们。这些人就是如此这样生活在一个社会社群之中,也许隐匿,也许高调,每个人却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无奈与琐碎幸福。

“‘和陌生人发生性关系,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有巨大的好处,这个好处就是安全’。张教授说

安全?我很意外,这是在健康上最不安全的方式。

‘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两个人完了关系大家互相不认识,不用担心身份的泄漏。’

在过去和未来的地方,爱活不下来,只有性。”(P87)

在读完人民大学富晓星的博士论文《空间 文化 表演》之后,我给作者写评论,为什么文中没有提到『爱情』?柴静胆子挺大,因为『爱活不下来』。当然你也很难想象,这样的文本会在央视记者的书中呈现出来,如此直白,不转弯不避讳。

柴静也直面社会的不理解,哪怕是要呈现社会真实面貌与底层疾苦的记者面前。

“拍摄的时候,男同事们都很职业,对采访对象都很客气,但与往常不同,一句都不多说,吃饭的时候也一句一轮都没有。”(P91)

事实就是如此。尊重只能是想象的尊重,职业的尊重,不是自己的事情,怎么会切身理解。

柴姑娘,算你狠。这也是我所经历的真实。

《山西山西》这一篇,面试的时间要比其他文章早很久,最初通过电子杂志《ONE》来与读者见面,我想柴姑娘的团队真实够道义,帮朋友到了这样的份儿上。

说道山西,那是我的故乡。山西曾经有过灿烂的文明,在历史上也是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从新时期时代到解放战争时期,从华夏文明的成型到新中国的孕育,山西都是不可能被忽略的地方。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煤资源,又地处内陆,『不东不西,不是东西』,山西不仅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也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经常有朋友跟我说道去太原下火车总是想被『呛回去』的经历,说道这个部分的时候对方总是当成笑话来说,而我总是默笑不语。如果不是山西人在呼吸着全世界最糟糕的空气,哪有首都以及华北华东的稳定的供电以及由此保障的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我们小时候就被灌输一定要考出去,不要留在山西,然而一旦出来,回去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几天微博叫嚣着北京的空气的质量可以杀人。身为一个在山西太原长大的人,我无法理解你们的吐槽。我从小就呼吸着比这个要糟糕的空气长大,你们所谓的呼吸难受我真的感受不到,不是我肺多么强大,这是在那个地方生长的人所必须练就的本领。

有名的山西人也不少,但是多少人在成名后唯恐与自己的家乡撇清关系,仿佛如果不是来自北京来自上海来自广州,你来自山西就多么给你丢人似的。柴姑娘为山西说话,说了点真话,感谢这些真话,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也希望当局可以重视这个问题,给山西人民一点点也可以享受到国民经济的升腾带来的幸福,也可以知道什么叫蓝天白云什么叫繁星。

每次回家坐火车途径河北过境,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纵横山河的千沟万壑,我的内心总是升起一阵自豪感,同时又有点『哀民生之多艰』。“这是远古我的家乡。”

曾经见过几面柴静本人,听她演讲,或者坐在台下倾听,总觉得这个人虽然犀利,但异常认真。因为认真,犀利就不可怕。并不觉得她有多么高的天赋或者智商,只是觉得她是一个普通人,很亲切,当然也挺不容易对付。

这些年认识的聪明绝顶的人多了去了,但是很少有人会让你觉得又信任又害怕。

柴静一直保持着写博客的习惯。她坚持写长文,不开微博。我想天赋异禀的人也很多,但是你可能很少见到这么勤奋的人。她写作,她也阅读,她应该还有一个非常良性的朋友圈子,否则柴静也不会是今天的柴静。

从《看见》中,你可能很难觉得她是个多么异乎寻常的人,仅仅觉得,她就是个普通人。

柴静说:“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28岁说(8)

今天又是『铁三角』见面的时间。春节前夕每个人都排的满满的,于是赶紧约在这个周四见面。今年9月就是我们认识10周年的时间了。10年的时间,我们用自己最好的年华见证和度量了彼此的青春。三个男生,都还是单身,从北京三个不同的方向聚集在我居住的小区附近,他们总是最照顾我。

今天的话题因为小宇宙同学买了新房,于是我们开始从房子的户型谈起,又到买房的利与弊,谈到这个国家的问题与未来,最后还就中国和欧洲进行了对比。只是对话一直在我和小宇宙之间轮回,羽毛同学坐在我们旁边若有所失的,并不多言,这并不像他。

羽毛同学应该是我们几个当中最优秀的一个人了,是我认识的人之中智商极高的人,同时语言天赋了得,歌也唱得非常好。但是他做人又非常低调同时又乐于助人,因此拥有难得的好人缘,也是我难得会发自内心钦佩又乐于接近的人。但是这些年,他披着光环毕业,却并未像期待那种可以步步高升,甚至,他连回学校都非常谨慎,总觉得自己已经离当年那些光环太遥远,提起都小心翼翼。对于我而言,是一步步的见证一个明星褪去光环的过程。

看着他蜷缩的困倦的表情,我突然很想问他一个问题,话到嘴边又有点胆怯,我想我当时一定是有点畏惧同时又有点得逞的得意的。我问他:『你是从何时接受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多余,我是亲看看着眼前的一切发生的。我的提问,其实是在问我自己,我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就业又重回学校,被梦想被人情被爱情绑架,我的26岁到28岁的两年就是不断自我否定又不断自我审问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与非、对与错的意义已经彻底消解了。对于内在自我的探寻、内心的真是向往、当时做选择的原因的合理性以及存在问题部分的质问成为主要内容,愿意把自己呈现出来,同时贵在身边还算是有真朋友在提点在指路,才能有现在的感悟。

师姐在微博回复我:『否定了自己,基本可以等于全否了』。我却有这样勇气来面对全部否定的现实。21岁我决定考研,我敢;26岁我辞职回学校,我敢,28岁,我同样敢。随时都要有『一切归零,重新开始』的勇气,不管多难都要撑下去;不管是多大或者多小的错误,都要有勇气去直面去改变。然后就要坦然接受这样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要有勇气以及能力来担当这样的后果。

关于爱情,我们绝口不提。我的旧患新伤,也只能藏在周遭喧闹的气氛中,随着烟尘在寒冷的夜色中落荒而逃。

小宇宙应该是决定不去上海找那个女生了。没有回应的爱情,即使是『真爱』,也让人心生疲惫。谁可以强大到在心力交瘁中去爱,谁可以对着自己的回声以及想象谈恋爱?那个『不再让你孤单』的故事,在新的新一年开始的时候,在一个偌大的城市买房子的宏大愿望中,被击碎了。但是这一切的发生却并非硬生生的转变,只是那么柔软的一个阳光撒满屋子午后,心突然一软,那种迷恋就好像成为了昨日的柔情,不再那么令人眷恋。

回到家,微信群里小宇宙发来『梦想不是用来放弃的』,群里一阵沉默。

谈到梦想,我们都有点措手不及,却又无可奈何。以梦想的名义生,以现实的名义死。然而,28岁的我们都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是的,这样挺好的。只是,总觉得身边缺了一个人。

那么,且等我归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