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背包。

每次搬家,都会翻出来一堆东西,扔掉一些东西。总有一些,每次都舍不得扔掉,但也只是能在搬家收拾东西的看一眼,然后匆忙再塞回去。

这次翻出来你的背包。这个陪着我南下北上,陪着我人海浮沉的背包,最后被我堆在了箱底。再次翻出来,想把包里没用的文件清一清,谁知道,居然翻出来几张纸条。

第一张是第一次我去你那里过夜,早起醒来你已经去上班,纸条上写着地铁的方向,早餐在哪里,我记得旁边还有一把钥匙——那把钥匙我还留着;还有一张是我们吵架,你写的保证书。

它们这么突如其来,以至于我总觉得像是在意外的时空遇见了久违的好友,他们错落有致的躺在你的背包里面,又被我塞进箱底。

2009年7月18日的北京特别热,我们去工体看了陈奕迅。很显然那是一场充满着粤语歌与舞曲的演唱会,陈奕迅在上面跳的大汗淋漓,我却一直在出神,多希望他能安静的一言不发的唱歌。

演唱会结束我们一直走着。从工体一直走到东三环,再一路往南。再后来我们实在走不动了,然后我们就坐在路边等出租车,感觉是一直淌着汗水等到天荒地老才终于来了一辆。

大多数的时候跟你在一起我似乎都话不多。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人前开朗活泼的我,背后却是安静缄默的,而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上周六又去了陈奕迅,这算是赴一场约定。这些年看的演唱会也不算少了,但刻骨铭心历久弥新的歌就那么几首。

陈奕迅这次显然对帝都歌迷重视了许多。尽管仍旧有不少粤语歌,但国语歌的数量明显多了,安静的唱歌的部分也多了。于是我终于可以沉下来去听他的真假音转换,也去听听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世事变迁。

听《十年》的时候我刚高考完,考的很差人生非常荒芜,每天骑着单着纵跨整个城市去上新东方,耳中一直在repeat《十年》。那时候我哪里会懂得「情人最后难免会变成朋友」中的人生况味。

终于轮到《你的背包》,想起搬家的时候偶然翻出来的你的背包和字条,想起这些年身边的人轮转变迁,似乎也只能泪流满面。

至少我现在还是愿意相信,当时你是爱我的。而我也一样。

据说陈所长在演唱会已经很久不唱《K歌之王》。

定性之眼(7)

我们开始决定与我们「从来不曾遇见和认识的人」聊天,当然是因为在做产品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又非已有经验可解,于是她拉着大队人马每周跟我飞往不同的城市,去「遇见」,去「观看」,去「认识」。

可是当我「遇见」这些人之后,才发现其实他们是我生活经验之内的一群人。在我离家读大学之前,这些人就是我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是那些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干着粗活,没什么远见更加没有什么高大的理想,吃饱喝足已是足矣;他们是那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生活在祖祖辈辈编织的土地、人际关系与生活方式的网上;他们是那些被称作「loser」的人,每每我们在谈到互联网扩散的时候会这么说这群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PC,借由智能手机,这些人才第一次接入了互联网,他们是最后一批进入到互联网的人。」尽管我也熟稔的使用这样的语言,但是这些人离我实在太近了,他们就是我的叔叔我的哥哥我的发小,我怎么会需要去「遇见」和「认识」他们呢?

所以我其实不是很喜欢同行的同学们对待这些人的价值观。在他们被当成「loser」之后,这样的反差就更加有效:一方是在上学、就业中从来没有失败经验的佼佼者与胜出者,另一方是那些在这些竞争中不断被甩出竞争序列的淘汰者与失败者。他们还不怎么会使用自己的手机,他们仍旧看各方卫视看《非诚勿扰》看《爸爸去哪儿》,他们更多的时候跟隔壁楼的朋友打麻将打扑克或者蒸桑拿喝茶KTV,在这些忙到几乎没时间休息,每天都加班的人的眼里,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在「虚度光阴」,并且在不断的反问,「他们怎么可以这么不上进呢?」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活该他们陷在生活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在多元价值观的互联网从业者的世界中,居然这么简单明了的将「上进」、「优秀」这样普世主流的价值观奉若道德神话,让我异常震惊。

她没失败过,从来没有。她异常优秀,异常成功,所以这些人她从来没有遇见过也没有认识过。但,这些人现在成为她的产品的主要用户群之一,她必须逼自己去认识他们,然后她仍旧站在了自己原来设定的思维模式中来认识这些人,于是,再如何深刻,也只是,缝缝补补而已,当她没法与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她无法去体会这些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就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辛苦和卑微的生活在这个一点都不美好的世界上。

前几天她来找我,她说,她突然明白了,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在不断的认识和学习,只是认识与学习这个世界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些人选择了书籍,有些人选择了游戏,有些人选择了《无诚勿扰》。职业也是人们选择的认识和学习世界的方式。即使是孕育一个小baby,即使那个女生再也没有时间来读心爱的小说和心水的电影,但是她认识和学习的脚步却不曾停下——当妈妈,这是多么重大的一次人生学习。

她没有生过小孩。她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出差的时候,我们累了睡了,她在颠簸的包车上做笔记写邮件。她这么勤奋,她从不服输从不妥协,她捍卫了多年的价值观却在今天她不得不要理解那些「从来不曾遇见、认识」的用户的过程,变得更加宽阔和平和了。像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任性的青春期之后,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

而关于这种改变,我想聪明的、有智慧的、有天赋的且刻苦的人,总是会寻找到另一个自己的,就像是有慧根的人总会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那样。也因此,你会对自己有所宽恕。所有的读懂别人,不过是从别的维度在读懂自己。这是我们与自己在和解。

我觉得她长大了。